古有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等神话,寄托着古人对太空丰富想象与向往;今有载人航天、月球基地、深空探测等航天活动,为探索浩瀚宇宙、建设航天强国而努力奋斗,“月宫365”计划就是众多航天活动之一。据新华网报道,2017年5月10日,“月宫365”计划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月宫一号”实验室正式启动,8名志愿者分成两组将轮流进入“月宫一号”,进行为期365天的实验。那么,什么是“月宫365”计划?“月宫一号”又是什么样的?
2017年5月10日,第一组两名参与实验的志愿者在“月宫一号”的植物舱内向舱外致意。(鞠焕宗/新华社)
“月宫365”计划要做什么?
“月宫一号”在2014年5月20日第一次成功完了我国首次长期多人密闭实验。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在实验中,“月宫一号”的总闭合度达到了97%,三位志愿者依靠系统循环供给的氧气和水在这个“微型生物圈”内生活了105天。除了实验前储备的小部分熟食,志愿者的其他食物都是在循环系统中获得的。
“月宫365”计划是在第一次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更长时间和更高闭合度的多人次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综合实验。据《科技日报》报道,在同类型实验中,我国的这次实验是世界上时间最长、闭合度最高的人工生态系统实验。“月宫一号”总设计师刘红表示,在进行了第一次的闭合实验后,团队根据实验观察的结果和实验人员反馈的问题对“月宫一号”的软硬件进行了调整和升级,这次的“月宫365”计划希望在增加一人的基础上将“月宫一号”的生态系统闭合度提高到98%(闭合度的提高就意味着离完全实现舱内的自给自足更近一步)。
刘红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月宫365”计划的目的是为了明晰在不同代谢水平的乘员组合变换、超高负荷冲击、遭遇停电故障等的情况下,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的抗变换性,进一步验证和完善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调控技术,并研究该生物系统可靠性的评价方法。
“月宫一号”是什么样的?
据《安徽日报》报道,“月宫一号”实际上是由1个综合舱和2个植物舱组成的一个“微型生物圈”,它的总面积为160平方米,总体积为500立方米。其中,综合舱中有人员起居间、人员交流工作间、洗漱间、废物处理间以及昆虫间,主要是用于实验人员日常的生活、工作以及动物的养殖;而植物舱则主要用于不同植物的栽培和筛选,里面种有粮食作物、蔬菜和水果,实验人员可以通过控制植物间的环境条件来满足不同植物的生长需求。
这次的实验是我国对生物再生生命保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探究,能够为我国未来航天计划的实施提供更加可靠的理论和更加先进的技术支持,对于我国航天梦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倪凌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