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民科学素质 > 科学资讯 > 正文

内陆长得出海水稻吗?研究者研究31年不放弃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8/1/8 来源:本站 浏览: 次

原产于湛江的海水稻,在不同纬度地区的生长情况存在差异。在三亚,从不打农药的海水稻遭遇病虫害。陈日胜调整了播种时机,海水稻避开了寄生虫。在黑龙江的盐碱地里,海水稻能够生长但无法开花结果,陈日胜决定利用海水稻的遗传基因,与东北的粳稻杂交。

由于欠缺专业的水稻知识,陈日胜大多时候通过自学,边摸索边研究。在他遂溪的家中,水稻研究方面的书装了一柜子。有一次陈日胜在洗澡时突然想到一个学术问题,直接冲出浴室,赶紧把想到的东西全部记下来。

但碰到基因问题时,陈日胜会觉得棘手。上世纪80年代的林果专业教材,讲的还是元素变动。陈日胜没学过基因学、分子学,跟随其他人研究基因时,只能汇报他观察到的农艺性状。“我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认识一些对我很好的老师。”陈日胜说。

经过多年努力,陈日胜自称已经掌握了海水稻与粳稻杂交的技术。相比与南方籼稻的近亲杂交,海水稻与北方粳稻的远亲杂交难度更大。对于技术细节,他表示不便透露,但强调“关键是要花的时间比较多”。

为了提高海水稻杂交品系的适应能力,陈日胜前段时间在内蒙古辗转多座城市,寻找碱性更大的土地,甚至还考察了一块“政府盐碱地改造的失败项目”。

我不知道老爸做了大事

比起最初的亩产100斤,如今陈日胜自己试验的第三代海水稻测出的最高亩产已超过700斤。

陈日胜说,海水稻在南方时从来没有这么高的产量,也就是亩产300多斤。他将杂交的新品系,比喻成南方海水稻与北方粳稻“联姻生下的混血儿”,选择“最聪明的孩子”进行培育。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基因组和大数据中心主任李新民认可陈日胜的研究思路:“海水稻是一个稀缺的遗传资源。从分子进化角度讲,海水稻是籼稻和粳稻早期分子阶段的一个遗传变种,它和水稻在遗传差异上距离非常大。”

“目前杂交育种生产上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种质资源贫乏,亲本之间遗传距离太近。因此,海水稻和水稻品种的杂交,更容易出现高产优质的品种。”李新民说。

与此同时,陈日胜在湛江各县市的海水稻种植面积已经扩大到接近3000亩,媒体给他冠以“海稻之父”“海稻的缔造者”等名号。女儿看到报道后,打电话过来:“老爸你让我压抑死了,读高中以前,班里面我家是最穷的,我不知道老爸做了那么大的事情。”

成名之后,陈日胜的经济情况却没有明显好转。率先投资海水稻的企业遭遇资金问题,陈日胜也背上了债务,卖掉湛江市区的住房还债。在搬家过程中,许多他费尽心血从各地带回的泥土样本,都被妻子当作破盆烂罐扔掉了。

更让陈日胜头疼的是,“名气”让他稻田里的偷窃事件逐渐增多。有人在跟随政府参观种植基地时,随手摘下一二两种子。也有人开着车半夜跑入内蒙古荒漠中的稻田。陈日胜说,他已经向警方报案,并再三提醒记者不要在报道中提到种植基地的具体城市,以免暴露目标。

对于陈日胜在内陆盐碱地推广海水稻的做法,王丰持保留意见。他认为,东北、西北的盐碱地是由于缺水形成的,过量的蒸发使得土壤中的盐分被带到了土地表面。即便海水稻在北方干旱的盐碱地培育出来,由于缺少淡水资源,大面积推广仍然很困难。

关于海水稻的另一项争议,集中于基因研究的进展情况。2017年8月,陈日胜和李新民合作完成了对“海稻86”的全基因组测序,并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了研究论文。李新民曾表示,目前海水稻在分子研究层面尚无突破性进步,下一步的关键,一是要研究清楚抗盐碱的机理,二是要分离抗盐碱基因或基因组。

王丰认为,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的使用已经越来越普遍了,这与了解基因的耐盐机理还有很远的距离。与产量性状、品质性状一样,水稻的耐盐性状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很多基因相互牵扯、相互关联,研究起来比较复杂。

对此,李新民回应道,抗盐性状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数量性状,它是由几个主效基因控制的。要分离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首先要把这些基因定位在某一个染色体的某一个位置上。然后,在控制其他遗传变异的条件下,再一个一个来分离这些基因。

“我做好自己的事就好了,管别人说什么呢。”对于学术界的各种质疑,陈日胜显得很淡定。只是作为他口中的师友,叶国友很是遗憾:“我很佩服陈老师的执着。但是他科学训练不足,这些年事倍功半。下几年如果还是这样干,我预期别人的成绩要比他大。”

[1] 2